城管的“最不牛执法”谁来复制
武汉洪山区城管执法队员杨维勋长期骑着一辆旧28式永久自行车执法,被友评为骑着“最牛执法车”的“最美城管队员”。他执法被称一“守”二“劝”,从来没有没收过摊贩货物。日前,被武汉市城管局首授“城管执法模范”称号。(昨日《长江》)
一个12年前从部队转业,从事城管职业多年的老队员,居然没有没收过一次摊贩货物,这在很多公众看来,简直可称是“最不牛执法”了。虽然这位友心目中的“最美城管队员”,一不留神被媒体扬名,还被授予了“模范”称号,但外界甚至业内可能仍存疑虑,这样的“模范执法”能否复制?
也许是工作角色和职业要求所致,不少地方的城管部门,尽管也想努力展现“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但一到具体执法,往往就无法避免跟管理对象剑拔弩张的“过火场面”。至于日常执法中的驱赶摊贩、没收货物,就更是家常便饭,几乎算是一种毫不稀奇的“常规手段”了。而且,不仅仅是城管队员把没收“走鬼”货物视作理所当然
,媒体时有报道的一些“走进城管”体验活动中,包括中小学生在内的那些体验城管活动,结果常常也疑似成了“体验没收”
。只不过,有些学生娃在“体验”之后,终于恍然大悟,才知道“原来城管没收的货物并不是留给自己的”。
这些年来,出于改变形象的考虑和谋划,城管可谓绞尽脑汁、想尽新招。譬如推出“美女城管”,倡导“柔性执法”。有的地方,则是设立“委屈有奖”,希冀打造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的“金钢城管”。这些举措固然颇显思路领先、创意新鲜,其实却始终没有打开一个关键心结——要不要把没收货物当做一种工作常态?
管理走街串巷的流动摊贩,无疑是城管工作的一大难点。如何管好这部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守规矩”者,有两种选择:一是快刀斩乱麻的硬做,一吼二赶三没收;二是像武汉的老杨那样,骑着“最牛执法车”
,持之以恒地一“守”二“劝”,用自己的辛苦和真诚,创出和谐与双赢
。
“执法模范”原来可以不是“没收模范”,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思索和联想的理念
。模范城管的“最不牛执法”能否广泛复制,缺少了对“没收治理”的真正反思,恐怕只能成为孤独的“范例”。
司马童(春城晚报)
附件:
成都西部医院王艳琼癫痫有哪些治疗方法癫痫病好治疗吗杭州治疗白带异常医院太原性病